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年底启动 中西部城镇化资金供给不足待解
1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确定111城市(镇)成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至此,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扩大到2个省和246个城市(镇)。
《通知》称,试点选择按照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优先考虑改革意愿强、发展潜力大、特色较鲜明的中小城市、县、建制镇的原则。
事实上,目前我国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均在上述地区。其中,中西部地区不仅城镇化落后,而且市场化程度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无论在融资数量,还是在融资方式等方面都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中部县市官员,均对国家层面的资金配套政策较为关注。
试点各有侧重
《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按照批复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于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记者梳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三批111个试点工作方案要点,发现试点各有侧重。
比如湖北宜昌长阳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贫困山区,强调民族文化特色、文旅融合。其他还有黔西南州兴义市,黔东南州凯里市,黔南州独山县、三都县,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楚雄州楚雄市、德宏州瑞丽市等,也较强调发展文化旅游等项目。
东部地区则是一些特色工业小城,其中一些试点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5年已经达到70%以上,产业基础较好。
比如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绿色小城,当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5年已经达到73%,是全国轻纺原料市场名镇。其试点方案提到,主要任务是推进特色工业提质做强,五年完成工业有效投入 100 亿元,建设“绿色工业小城”。
东北地区的试点,地域性较为明显,比如吉林延边州地区强调口岸建设,黑龙江伊春地区强调林区方面的改革;同时东北作为重要的粮仓,农村土地改革也是试点重点。
《通知》同时强调,在试点过程中,各地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城镇用地无序扩展。
中西部关注配套资金
国家2014年底启动的第一批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包括7个省会城市、3个计划单列市等。第三批试点地明显密集分布中西部和东北片区,特别是中西部少数民族山区。
这些地区在试点方案保障措施方面,很多都提到了资金方面的配套以及城镇化的成本问题。
基层官员也非常关注的是配套资金。记者随机采访了中部地区两个县市的二把手,其反馈均首先提到“关心配套政策”。
2015年5月,记者获取一份湖北襄阳宜城市的试点调研报告。宜城为全国第一批城镇化试点地区。
调研官员告诉记者,改革是需要成本的,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还包括教育、城建等方面的投入,还有一些很难简单地计算成本的投入。
报告显示,初步测算当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12.9698万元,官方预测,从2014年底到2020年试点期间宜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总成本135.61亿,其中地方承担11.46亿,每年近2亿。
事实上,目前我国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也都在中西部,中西部地区融资需求较大。以四川省为例,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数据显示,通过指数预测和时间序列模型测算,2013~2015年四川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总投资大约为3万亿元左右。
从资金供给来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运用指数平滑线性模型等方式综合测算,2013~2015年四川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供给量约为2万亿元,缺口较大。从资金供给结构来看,财政资金约占13%、银行贷款约占27%、自筹资金约占51%、其他资金约占9%。
该行原行长撰文分析称,与庞大的城镇化资金需求相比,资金供给在量上明显不足,在结构上则侧重在自筹和银行贷款方面。这一方面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量庞大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四川省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有密切关系。
钱从哪里来,钱该怎么用?湖北省战略规划办的徐新桥博士在12月7日告诉记者,城镇化的成本也要理性看待,一是不能过度投入,不能做无效项目;二是不能搞建设性破坏;三是投资方面不能总在“政府怀里”,找政府要钱,要多尝试引用社会资本,比如引入企业风投资金。
徐新桥认为,中西部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多发展生态小镇、旅游小镇,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地方内生产业,湖北鄂西圈已经有一些较好的案例。
在他看来,城镇化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人为的、盲目的划定城镇化率目标,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但趋势不代表现在持续有城镇化率增长,也不代表各地有平均增长,一些年份会停滞,一些地区会出现城镇化逆流,这些都要重视,也都要因地制宜的去制定政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