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等行业既要“走出去” 又要落地生根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16-08-15
海外工业园模式提升了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战略层级,解决了落地生根的问题。在以往“走出去”的实践中,很多企业以提供工程总承包服务为主,做完一单还得找下一单,不能享受该项目的运营收益。随着我国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输出需求日益增大,以往仅仅输出劳务的做法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了。工业园模式通过购买当地优质资源的方式,吸引国内投资到海外创业,就能以投资发展商的身份享受当地发展的红利,实现落地生根。这是以往单一工程承包服务所不能比拟的,也是单个企业在海外开发项目所不能企及的。
海外工业园模式得到了投资所在国政府和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种新气象。这种模式对于投资所在国来说,一是能够紧密地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二是能够批量吸引外资,解决了当地政府单独招商困难;三是提高了当地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也提升了当地工业基础水平和结构;四是带动了当地就业。同时,我国大量优势富余的产能,如钢铁、水泥、机械、交通、建筑、电力、电子、化工等,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非常缺乏的。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来说,也实现了优势装备及富余产能的转移。
建设海外工业园,某种程度上是打造一个工业体系,投资巨大,不是产业资本自身积累所能承担的,这就需要金融资本以一种可操作的形式给予支持。目前的现状是,海外项目需要资金,国内的资金按照现有的规定有诸多限制出不去。有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很大,但是这些资产在国内银行授信体系中不被认可。有些企业海外项目计划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但因为法律、财务、产权等原因成功案例不多。以上种种,使得海外工业园区建设中大量的民营企业融资成为最头疼的问题,因此,亟需政策创新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