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长三角水泥价格首发上调
作者:刘作毅
当前市场主导企业库位不高,需求向好,产能控制存在弹性和企业对市场共识趋同,长三角有望在4季度一定程度恢复价格,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十二五期间(2011~2015)供给增长超过需求,产能过剩趋势逐步扩大。2015年全国水泥首度出现负增长,这表明水泥产业需求上升期已经过去。今年在全国水泥需求全面下滑背景下,市场价格、产业利润一路走低。
3季度将即将过去,4季度即将来临。4季度会有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会有表现值得关注。
从全国的水泥价格看:
2015年是2004年以来水泥最低价格;
2015年1~9月价格在7月基本企稳;
4季度是全年旺季,通常情况下价格都会拉涨(南部地区表现更为充分)。
7月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价格由低企稳,长三角地区价格已提前预热,9月价格较8月价格上调9元/吨,这是市场信心的上调。
长三角地区历来是全国水泥风向标,尤其是在市场起落比较大的关键时期,都有突出表现(2015年为9月价格):
2010年,年末节能减排,旺季限电放大供需,价格大幅上扬,飙升219元/吨;
2011年,维持价格高位;
2012年,供给上升,需求下行,下跌108元/吨;
2013年,房地产、基建双发力,上涨111元/吨;
2014年,需求走软,下跌75元/吨。
2015年,非常巧合,2015年1月价格和2010、2013年(年末上涨)价格在一个起跑线上,但市场背景有很大差异。
长三角市场是成熟市场,海螺、南方是市场主导,海螺在这一地区熟料产能产占32%,南方占21%,长三角这一地区也是占集团公司比重最大的区域。周边福建、江西、湖南也是两家涉足区域,在价格上互有影响。江西,南方熟料产能占23%,海螺占15%;湖南,南方占29%,海螺占26%;福建,海螺通过中转站进入市场,市场销售量在1,000万吨左右。
长江物流将长三角地区连结在一起,成为水泥产销一体化市场,但由于产地、市场、物流、集中度等因素,价格表现有所差异,这10年的最大变化:浙江水泥价格从长三角地区洼地成为价格山顶,是市场整合的成果。
上海,水泥输入地区,价格取决于周边;
江苏,大市场,南京9月价格上调,为后期价格进一步拉升奠定基础;
浙江,杭州价格维持长三角市场高位,起到价格中坚、引领作用;
安徽,水泥输出地区,合肥价格拉涨,表明库存压力减小。
江西,自8月以来率先分地区多次领涨,推动南昌价格上调。这一模式也是带动周边地区价格上调的动力。
湖南,同步江西,从价格底部拉涨,逐步企稳。
江西、湖南的价格推涨有利于长三角价格的回升。
福建,外来水泥不断通过中转进入加大市场压力,为阻截外来水泥进入,价格还难以上调。
4季度是全年供需关系最好的时间段,在今年需求下滑明显下滑的背景下,只有通过产能控制来企盼今年市场价格的恢复。应该说今年4季度是关键一举。长三角9月的价格低位小幅反弹意在为启动4季度的价格恢复打前站。
从目前市场需求表现来看,市场面环比已有改善,同比持平;政策面向好;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的心态经过前期的起伏波动,对市场形成基本共识,利用4季度市场需求向好形势,进一步有效控制产能是改善市场供需关系的利器。
在目前的需求背景下,长三角控制产能的弹性远好于其他地区,并在这方面有娴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和空间。
应该说在当前市场主导企业库位不高,需求向好,产能控制存在弹性和企业对市场共识趋同,长三角有望在4季度一定程度恢复价格,应该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