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委预案就位 下半年稳增长马力全开
经济进入年度下半场,为了冲刺全年目标,政策全方位开足马力稳增长。尽管面临着新常态时期的许多新情况,但经济探底、结构调整等正在逐渐明晰,市场对转型“衔接年”最终表现的预期普遍乐观。
国家统计局1日公布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其中,制造业PMI和上个月持平于50.2,略低于预期,显示经济增长压力仍大;但非制造业PMI则从上个月53.2小幅改善至53.8,结构转型成效明显。
《第一财经日报》从接近官方人士处获悉,各个部门已经就本年度的稳增长措施作出不同程度的部署预案,进入经济企稳较为关键的三季度,这些政策会根据经济情况及时推出,确保完成年度重要经济任务,为转型提供基础。
连环组合拳
基建托底,刺激房市,积极财政,宽松货币……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中央政策近半年来打出了连环组合拳。为保证下半年政策红利顺利释放,稳增长政策更是在年中密集释放。
作为稳定经济的主要抓手,发改委自去年底开始就加大了基建投资批复力度。发改委6月29日就“充实重大工程包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明确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即将推出。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发改委的“工程包库”里的储备绝不止这4类,根据经济的不同情况或将有更多的工程包推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七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1个项目、33个专项,累计完成投资3.1万亿元。5月份以来,多个领域进入施工旺季,在建项目施工、推进速度明显加快。1~5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1%,持续成为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此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预计将带来更多立竿见影的利好。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而在定向降准的同时,还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除了降息和定向降准,央行近日还重启了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了350亿元的流动性。
财政方面来看,除了已经批准实施的两轮以及预期中的第三轮各1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发改委也批准了地方政府年内到期的企业债属性的城投债置换。财政真正有了钱,所采取的直接投资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力更为直接和有效,对经济改善作用明显。
结构性改善藏生机
尽管制造业PMI乏力,但非制造业PMI的活跃值得关注。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数据显示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相关制造业的表现继续好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而高耗能行业连续弱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具体分行业看,服务业市场需求增速加快,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52.3%,走势总体平稳。其中,金融业、互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邮政业等行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企业业务总量有所减少。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后,一直保持在扩张区间,房地产业整体呈现企稳迹象。
近两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放缓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有序地放缓,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1%,2016年降至7.0%,2017年为6.9%。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同时提到,中国试图寻找更可持续性发展路径,放慢过快的信贷增长,抑制影子银行,限制地方政府借贷并且削减过剩产能,因此经济增速放慢是合理的。
在承认中高速发展成为新常态的同时,中国官方多次强调结构改革,官媒曾发文表示要“扭住结构改革不放松”。甚至许多官方学者认为,能不能实现结构性转换,成为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有专家对本报指出,转型与发展的内在逻辑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述世行报告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与中国增长模式的逐渐转变相符,即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投资转向消费,从出口转向国内支出。“中国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世行报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