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 - long8 (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孔祥忠:技术创新是应对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

发布日期:2012-08-02
来源:中国水泥协会  发布日期:2012-08-02
 
核心提示:孔祥忠在2012年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上的讲话:要改变产能过剩现象,一是坚持行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加速企业做大做强,加速产业链延伸,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化水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对于我们水泥这个传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而且对整个水泥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国近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拉高了水泥产品的市场需求,水泥项目投资持续增长,新增熟料产能的集中释放,打破了市场供需关系,造成了产能过剩困境。中国水泥产能过剩的成因有市场的因素,也有非市场的因素。要改变产能过剩现象,一是坚持行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加速企业做大做强,加速产业链延伸,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化水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是应对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主席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是一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新的组合包括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将新思想、新概念付诸实践并服务于市场的过程。
  一个企业要有竞争力必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只有重视技术创新,才能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分享全球化的成果的核心。
  中国水泥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80年代中期的技术引进,主要是日本和欧洲的技术和装备,有了进口的日产2000吨、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到2005年前后,是一个消化吸收、装备国产化的过程;之后进入了一个自主创新、快速发展的第三阶段。到2010年,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日产2000吨、5000吨、10000吨生产线技术基本定型,完全做到了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所有主机装备实现了国产化,工程勘探设计、施工安装、调试服务日臻娴熟,尤其是近年的国际水泥工程业务凸显了中国水泥行业的竞争能力。
 
  水泥行业在这三个技术创新阶段过程中,总是连续伴随着产能过剩问题,国家控制水泥产能过剩的红色令牌一致不断,但每个阶段重大技术创新、提升和发展都为化解行业产能过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通过《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4915-2004)的修订,对水泥工业的产品质量和污染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
 
  通过对预热器为主的水泥窑煅烧系统的工艺技术、监控技术不断创新,完成了以日产5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为主力窑型的规模定型,加速了淘汰以立窑为主的落后产能,实现了新型干法水泥占总量89%的行业技术结构调整的成绩。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大型原料立式磨和水泥辊压机装备及工艺技术,完成了5000吨规模生产线配套装备的国产化,实现了水泥行业粉磨节能技术水平国际一流;
  水泥窑余热发电的大量应用,使得水泥行业能源消耗大为下降。到2011年底,全行业可改造的水泥窑80%都配套了余热发电装置,取得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从技术进步角度考察,行业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往往是无法避免的。2012年以来,大多数水泥企业采取了“去库存、量本位”的销售策略,水泥产品的市场低价竞争日加激烈,在这样的情形下,企业没有先进技术做支撑,就没有低成本,也就没有低价竞争优势。低价营销就是微利,这是应对市场供需变化,在经济下行是产能过剩严重时,企业求的生存度难关的手段。竞争的结果,一部分企业生存下来,一部分企业退出了市场,而优势企业会借机收购兼并,做大自己的规模,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整个行业也就此得到了结构调整的发展。道理就这么简单,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
 
  今天在座的各位企业技术主管,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上看似交流的是纯技术内容,但你们的工作,你们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不仅仅给本企业带来竞争力,也对行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为化解产能过剩做出了贡献。
 
  水泥行业技术创新步伐越快,其产能过剩的现象也越“严重”。前三年,全国投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产463条,新增熟料产能达5.47亿吨,这也就意味着,至少约有2亿吨的落后技术产能被挤兑出来,沦为过剩产能,将在今后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这种产能过剩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真是“祸兮福所至”。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能力空前提高,虽不同行业屡屡出现产能过剩,但经济发展反而更快了,其关键就在于技术创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拓展了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正是水泥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增强了水泥企业追求技术进步和改进管理的动力,充分的市场竞争优化了资源配置。应对产能过剩严重,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一个具有最本质意义的核心要素。
 
  二、改变产能过剩最终靠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和行业的创新能力包含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思维、创新管理。
  为什么说改变产能过剩最终要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呢?
  首先,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不能只看产能的总量,行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刚刚开始,10大企业集团的水泥产量只占总量的25%,市场集中度还很低,要达到60%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大企业对各个区域市场的调控力度有限。用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去调整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发挥大企业优势,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就能改变产能过剩;
 
  其次,从水泥产业链条延伸角度上看,水泥企业最终应该向社会提供水泥基材料,而不仅仅是前段的水泥产品,将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污染排放都集中记在水泥厂的生产阶段,在产品价格低廉时,统计企业万元GDP的能源消耗、排放总量最高。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向水泥产品的产业链两端延伸后,企业万元GDP的能源消耗、排放总量立马改观。引导资本向水泥的上下游投资,本身就起到了抑制水泥产能过剩。
 
  当代美国用技术创新和并购重组多策并举来治理产能过剩。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情景中,中国应对产能过剩又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增加了政府对市场的宏观和微观的调整力度。
 
  从技术创新来说,中国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蓝图,计划到2020年让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到2050年成为“科技强国”。政府的科技研发投入已连续多年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2011年研发支出超过15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4000亿美元)。2010年中国申请专利数量达到39.1万件,同比增长24%,首次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从政府干预产能过剩来说,2000年之后,政府提出“低投资、国产化、上大压小”政策,国产化低投资,解决了投资瓶颈问题。紧跟着2003年是“避免投资盲目扩张,清理水泥行业项目”的政策,抑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的落后产能过剩,提出了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目标。2009年政府有发布38号文,为抑制水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国家停止核准水泥新建项目。下一步,政府将引导水泥行业在循环经济上为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将在环境负荷指标上加大企业的监控。
 
  要改变产能过剩我们水泥企业要在理念,在人才,在管理,在流程,更要在创新和技术上下功夫。行业协会——中国水泥协会和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协会,要把引领企业走上可持续道路作为历史责任,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水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要有可持续的创新和盈利能力,可持续的环境和资源支撑基础,此外还应该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还要在制度建设,文化底蕴,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等方面有所创新,使企业之树常青,枝繁叶茂,延绵长存。
 
  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众多水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上,行业协会是行业发展的旗帜,是争取企业利益的代言组织,是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者,是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行动者。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
 
  有了这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行业组织,何愁应对不了产能过剩?
  我们的优势企业应从产能过剩的挑战中看到发展的机遇,用技术创新去提高能效和资源利用,用创新机制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一家人才能“抱团过冬”,企业兼并重组才能抵抗产能过剩的严寒,而抵抗这种“严寒”的能量正是技术创新!
 
  参考资料:
  1、《2012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主席冯定豪、彭亚利
  2、《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2009年12月29日《小康?财智》记者黄君发
  3、《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制度的隐形成本阻碍资源配置》2010、03、12每经评论员叶檀
  4、《产能过剩若干问题辨析》——2011年09月08日《中国投资》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罗云毅
编辑:王中倩 分享到: 0
 
责任编辑:manager
top
龙8 - long8 (国际)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