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水泥行业效益喜人,创历史第二高水平
发布日期:2014-01-04
作者:陈柏林 来源:数字水泥网
核心提示:2013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发展势头,投资继续延续20%的平稳增长,尤其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表现抢眼,带来全年水泥产量有着超预期的较快增长。行业经济效益增长也较为喜人,前10个月全行业已经实现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约21.5%,远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全年实现利润将超过800亿元,有望创历史第二高水平,利润总额仅次于2011年。但是,水泥行业效益区域分化明显,整体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其中,贵州、江西等部分地区市场表现出异常强劲。
2013年中国经济成功打破"硬着陆"的担忧,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的增长质量,经济转型大幕已经拉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指明了市场化的方向。
2013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发展势头,投资继续延续20%的平稳增长,尤其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表现抢眼,带来全年水泥产量有着超预期的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11月份累计水泥产量已经高达22亿吨,预计全年水泥产量将超24亿吨,增速将达到9%左右,已经超过去年5.7%的增长水平。
行业经济效益增长也较为喜人,前10个月全行业已经实现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约21.5%,远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全年实现利润将超过800亿元,有望创历史第二高水平,利润总额仅次于2011年。但是,水泥行业效益区域分化明显,整体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其中,贵州、江西等部分地区市场表现出异常强劲。
一、国内总体投资平稳,基建、房地产投资增速反弹,拉动水泥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9.9%。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0%左右,增速虽与2012年相比略有下降,但投资增速依旧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足以拉动水泥需求的稳定增长。
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三大要素来看,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三大部分的表现各不相同。截至2013年11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同比增长22%回落至18.6%,对水泥需求影响有限;基础设施投资从2012年的同比增长14%加速至24.8%,这是政府促增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水泥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房地产行业近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但在房价强劲上涨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1月,房地产投资从2012年的同比增长16.2%上升至19.5%,水泥行业受此影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13年水泥需求之所以能够保持9%的较快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表现密切相关。
二、产量:水泥、熟料保持较快增长水平
2013年1~11月累计水泥产量22亿吨,同比增长9.2%;水泥熟料产量12.48亿吨,同比增长约5%。预计全年全国累计完成水泥产量达24亿吨,同比增长9%,比2012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预计熟料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5%,比2012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熟料产量增长低于水泥产量的增长,说明水泥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近十年的水泥及熟料产量的增长趋势来看,2013年的水泥产量增速高于2008和2012年,接近2005年和2007年的水平。
从区域来看,产量增长出现西高东低的走势。截止到11月底,西南和西北地区水泥产量增长最快,分别达到12.6% 和16.44%高速增长;中南和华东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华北和东北地区由于需求下滑较快,上半年,水泥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直呈负增长,至11月份仅增长1~3%,远低于全国水平。
预计全年,将有11个省年水泥产量超过亿吨规模,增速高的主要位于西部地区。江苏水泥产量以1.8亿吨位居全国第一,创历史单省产量最高值,紧随其后的是河南、山东以及四川省。从产量增长来看,有5个省涨幅超过20%,比去年同期减少2个省。其中,青海和贵州省以28%和27%的超高速增长位居各省排名前两位;河北、辽宁、上海、山西四省产量出现负增长。
三、水泥投资及产能:供需关系改善
2013年前11个月全国水泥投资累计完成1199亿元,同比下降4.63%,预计全年投资1300亿元。是继2011年的大幅下滑后,水泥投资连续3年下降,说明全行业新建生产线项目逐渐减少。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跟踪的今年新增、在建熟料生产线情况来看,水泥投资完成额靠前的10个省份中,山东、新疆、内蒙、辽宁、云南、山西和贵州的熟料生产线项目较多,而河北、湖南、广西在建熟料生产线项目较少,说明这些地区水泥投资主要用于生产线的配套、改造和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方面。
初步预计,2013年全国新增熟料年设计产能将速在6%左右,是近年来首次新增水泥产能增速低于水泥产量增速,说明,与2012年相比,水泥行业的供需关系正在改善,但产能过剩依然是制约水泥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预计2013年底,新型干法熟料设计产能将达到17亿吨,折合成水泥实际产能超将过30亿吨。
四、经济指标:效益迅速回升,效益为历史第二好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前10个月水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805亿元,同比增长7.72%,基本与产量保持同步增长,在煤炭价格导致成本大幅下降状况下,说明今年的行业盈利能力增强。
2013年前10个月全行业已经实现利润533个亿,同比增长21.49%,大幅高于去年同期,预计全年利润将接近800亿元,全年利润有望创历史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11年的最好水平。
五、水泥价格:呈前低后高走势
2013年的全国水泥市场价格虽然比2012年平均价格低,但在盈利最关键的旺季(四季度)价格超过了2012年同期水平,做到了旺季走价的良好盈利模式。另外,由于煤炭价格下跌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及水泥需求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2013年水泥行业利润能创历史第二高点的主要原因。
六、2014年展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2014年中国经济将以不低于7%的增速保持稳定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拉动水泥需求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水泥行业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将呈现向好态势。
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拉动水泥需求的主要动力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六项主要任务中包括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会议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西部将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点,2014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着力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和水利两块“短板”问题,这将继续拉动水泥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发展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国家将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研究推出促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政策。
产能过剩将逐渐化解 供需关系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水泥行业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5年底前再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在分业施策中提出,加快制修订水泥、混凝土产品标准和相关设计规范,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发展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水泥项目投资核准已下放至省级政府,对地方政绩的考核不再以GDP论英雄,这将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冲动。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将有望逐步得到化解,加上各地对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强,有助于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水泥市场供需关系将不断得到改善。
环保标准更加严格 淘汰落后产能加快
水泥行业未来发展即有机遇,也将面临着挑战。全球经济复苏较为缓慢,仍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下行压力。水泥行业环保新标准即将出台,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将更加严格,现有水泥生产线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将调整为400毫克/立方米,环境敏感区将执行320毫克/立方米。2014年水泥行业将实施新的排放标准加大环境染污的治理力度,虽然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会有所上升,但通过行业自律会实现成本适度转移。环境成本的加大会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在控制新增产能的条件下,市场预期仍然可观。
我们预测,2014年,水泥需求总体上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在不考虑水泥新标准实施的情况下,水泥产量继续增长6~7%,行业利润仍维持较高水平。2014年,水泥熟料新增产能会明显放缓,落后产能有望加速淘汰,供需关系不断改善。企业兼并重组将转向民营企业开始整合市场的新局面。以提高能效和环境改善的行业创新、科技进步将持续推进。水泥区域市场的格局划分进一步清晰,主导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加强。优势企业在产业链延伸和国外投资方面将有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