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
2007年是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历程划时代的一年,水泥生产工艺新型干法比重超过其他工艺比重,水泥生产企业趋向专业化、大型化。
新型干法工艺比重超过50%今年前8个月,全国水泥熟料产量6.01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预分解窑熟料3.11亿吨,增长18.9%;其他熟料2.9亿吨,下降0.6%。新型干法工艺比例51.70%,比去年全年水平上升5.7个百分点,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其他工艺比例。
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比例的提高是由于预分解窑熟料产量大幅度增长和其他熟料产量增长停滞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一年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新增31家(包括重组),新增企业今年累计生产预分解窑熟料产量1714万吨。今年前8个月全国预分解窑熟料产量净增4940万吨,广东、河南、广西、吉林、陕西、内蒙、四川、福建8省区新型干法熟料产量增速超过30%,其中河南、陕西、内蒙、福建增速超过40%,四川增速达到55%。
截至8月末,其他熟料生产线停产企业533家,这533家企业去年全年熟料产量5585万吨,这意味着去年全年4.71亿吨其他水泥熟料产量中有5500多万吨将被淘汰。
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是新型干法工艺加速发展和落后生产能力退出的直接原因,立窑及其他熟料停产较多的都是煤炭价格高居不下的省份。浙江水泥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在全国最高,今年2月份以来平均每吨都在570元以上,浙江今年其他熟料生产线停产企业57家,停产企业去年全年水泥熟料产量1426万吨;2004年以来江苏水泥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就一直在平均每吨550元附近波动,今年江苏其他熟料停产企业70家,减少水泥熟料年产量973万吨;今年5月份山东全省水泥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平均每吨突破500元,其他熟料停产企业35家,减少水泥熟料年产量625万吨;3年中广东水泥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平均每吨上涨了200元,今年以来平均每吨在480元左右,广东今年其他熟料停产企业53家,减少水泥熟料年产量503万吨;今年6月份河南水泥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平均每吨突破400元,水泥出厂价格今年持续下降,河南今年其他熟料停产企业53家,减少水泥熟料年产量471万吨。
2007年8月末部分省区其他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停产情况产量单位:万吨截至8月末,其他熟料生产企业新增或重组98家,新增其他熟料产量1064万吨,存续企业其他熟料产量增长8.5%。其他熟料新增产量和存续企业产量增长都低于新型干法熟料的增长。
在水泥熟料生产中,除上海、北京、安徽、天津新型干法比例早已超过80%外,浙江、江苏由于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大规模退出,其他熟料产量大幅度下降,新型干法比例大幅度上升,浙江新型干法比例今年达到96%,江苏达到72%。广东、陕西、广西、吉林、湖北预分解窑熟料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他熟料产量下降或停滞,新型干法比重也大幅度提升。
由于各地区水泥市场情况的差异,河南、四川、内蒙古、福建、江西、湖南、黑龙江等省预分解窑熟料产量虽然增长很快,但其他熟料产量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影响新型干法比例的提升。水泥生产大省山东和河北新型干法比例的提升相对缓慢。
从目前新型干法与立窑水泥工艺能耗对比情况来看,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吨水泥熟料实物煤耗比立窑水泥工艺低39千克;吨水泥熟料电耗低11千瓦时;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低21千克标准煤。如果今年全国水泥熟料生产中新型干法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全国水泥熟料生产将减少煤炭消耗180万吨,减少电力消耗5亿千瓦时,能耗总量减少100万吨标准煤。因煤炭和电力消耗的减少,全国水泥熟料生产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万吨。
水泥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替代,立窑等其他工艺生产水泥熟料产量的减少并没有影响水泥产量的增长。今年前8个月全国水泥产量8.4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6%。
在其他熟料生产线停产的533家企业中,有210家转作粉磨站,1~8月份生产水泥3234万吨。浙江停产的57家企业中44家转为粉磨站,1~8月份生产水泥885万吨。江苏停产的70家企业中55家转为粉磨站,1~8月份生产水泥813万吨。
近年来水泥熟料作为商品广泛进入市场,水泥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截至8月末,全国已有水泥粉磨站1380家,比去年年末增加250家,粉磨站水泥产量2.08亿吨,占全国水泥总量1/4.在3600多家有熟料生产的企业中,纯熟料厂108家,1~8月份水泥熟料产量4980万吨,占水泥熟料总量8%。水泥厂大量出售熟料,水泥生产的两个阶段——熟料烧成和水泥粉磨分离,使水泥工业地区分布发生深刻变化。在无资源、有水泥市场需求的城市兴建粉磨站,使水泥生产贴近市场;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形成熟料生产基地。
上海、天津、海南水泥熟料生产萎缩,日益成为水泥熟料和水泥输入地;随着立窑生产线的淘汰,浙江金华,江苏盐城,河北唐山,山东的济南、潍坊、临沂,广东江门,广西柳州等地正逐步演变为水泥熟料输入地区;江苏的苏南地区,浙江的宁波、温州、嘉兴,福建的福州、厦门、莆田、漳州,安徽的合肥、蚌埠、马鞍山、黄山,江西南昌,湖北的武汉、鄂州,河北廊坊,内蒙古的包头、通辽、呼伦贝尔,辽宁的沈阳、铁岭已逐步成为水泥粉磨生产地。
安徽是我国最大的水泥熟料输出省份。2006年安徽水泥产量只占全国总量3.7%,列第十位,而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29%,列第5位,全省水泥熟料与水泥产量比例为139%。皖南地区的芜湖、铜陵、安庆、宣城、池州依托资源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之便利,2006年水泥熟料产量4721万吨,其中输出境外和省外3500多万吨。今年1~8月份,皖南地区水泥熟料产量37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约有近3000万吨输往境外和省外地区。
在县级行政单位中,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非广东清远的英德市莫属。2006年英德水泥熟料产量1700万吨,其中外销熟料约1100多万吨。今年1~8月份,英德水泥熟料产量124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约有750万吨输往外地。
除以上两个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外,浙江湖州的长兴,东北的长春、吉林市和辽源,内蒙古的乌海,河南的平顶山,广东的肇庆和云浮,广西贵港的平南县都已成为水泥熟料输出地。今年1~8月份,全国水泥熟料输出地熟料产量都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熟料烧成和水泥粉磨分离趋势进一步显现。
水泥生产的专业化趋势,熟料烧成和水泥粉磨分离,水泥粉磨和大型熟料生产基地的兴起,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水泥工业的环保水平。
水泥生产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无论是新型干法比例的提升还是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的兴起,其背后都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活跃的身影。是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促进了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地区布局的改变,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在水泥工业中影响力也在结构调整中扩大。
截至8月末,年生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上企业(集团)已有64家,1~8月份水泥熟料产量2.3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8.63%,熟料增长率18.1%,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9.4个百分点;预分解熟料产量2.1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69.22%,预分解熟料增长率20.2%,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1.3个百分点;水泥产量2.5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1.8%,水泥增长率17.1%,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4.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和生产扩张仍十分活跃,年生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上企业(集团)的产量增长速度高居各类型企业之首。
(来源:中国水泥网)